公司动态
 
首页 > 公司动态  >  血清血浆的区别及溶血问题

血清血浆的区别及溶血问题

2024-05-08

血液生化指标的分析及激素等含量的测定对临床判断、预测药物毒性作用及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血清、血浆、全血有何区别,各自的用途是什么呢?  


1、常见的血液生化指标与激素有以下几种:

         常见的血液生化指标:血糖(GLU)、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肌酐(Crc)、尿素氮(BUN)、胆固醇(CHO)、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镁、钙等。常见的激素:睾酮(T)、孕酮(P)、雌二醇(E2)、三碘甲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等。

 

2、血液与血清、血浆的区别是什么?

        (1)血液:血浆和悬浮其中的血细胞组成。血液是在循环系统中,心脏和血管腔内循环流动的一种组织。血液组织是结缔组织的一种。

采血完毕后,血清需要在4℃静置一段时间(1到数小时,甚至过夜)才能离心获得。而血浆需在采血结束后,尽快离心,不需要静置。离心速率都是在3000rpm左右,15-30min。

        (2)血浆:相当于结缔组织的细胞间质。是血液的重要组成分,呈淡黄色液体(因含有胆红素)。血浆的化学成分中,水分占90~92%,溶质以血浆蛋白为主。血浆蛋白是多种蛋白质的总称,用盐析法可将其分为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三类。血浆蛋白质的功能有: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组成血液缓冲体系,参与维持血液酸碱平衡;运输营养和代谢物质,血浆蛋白质为亲水胶体,许多难溶于水的物质与其结合变为易溶于水的物质;营养功能,血浆蛋白分解产生的氨基酸,可用于合成组织蛋白质或氧化分解供应能量;参与凝血和免疫作用。血浆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状态存在,正负离子总量相等,保持电中性。这些离子在维持血浆晶体渗透压、酸碱平衡、以及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血浆的各种化学成分常在一定范围内不断地变动,其中以葡萄糖、蛋白质、脂肪和激素等的浓度最易受营养状况和机体活动情况的影响,而无机盐浓度的变动范围较小。血浆的理化特性相对恒定是内环境稳态的首要表现。

        (3)血清:血液凝固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如将血液自血管内抽出,放入试管中,不加抗凝剂,则凝血反应被激活,血液迅速凝固,形成胶冻。凝血kuai收缩,其周围所析出之淡黄色透明液体即为血清,也可于凝血后经离心取得。在凝血过程中,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块,所以血清中无纤维蛋白原,这一点是与血浆最大的区别。而在凝血反应中,血小板释放出许多物质,各凝血因子也都发生了变化。这些成分都留在血清中并继续发生变化,如凝血酶原变成凝血酶,并随血清存放时间逐渐减少以至消失。这些也都是与血浆区别之处。但大量未参加凝血反应的物质则与血浆基本相同。为避免抗凝剂的干扰,血液中许多化学成分的分析,都以血清为样品。

总之,血清指血液凝固后,在血浆中除去纤维蛋白分离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或指纤维蛋白已被除去的血浆。其主要作用是提供基本营养物质、提供激素和各种生长因子、提供结合蛋白、提供促接触和伸展因子使细胞贴壁免受机械损伤、对培养中的细胞起到某些保护作用。


3、溶血的处理及原因

 溶血,即血液中红细胞因为内外界各种原因破裂,血红蛋白逸出,导致血清、血浆由淡黄色变为血红色。实验过程中如果发生溶血现象,尽可能重新采血,因为溶血样本可能会对血液中的一些生化指标和激素含量产生影响。但若无法重新采血,只能根据自身需要测量的指标,将溶血与非溶血样本进行对照试验,判断是否有影响,如果无影响,即可使用溶血样本进行试验。

有文献显示,溶血后对总蛋白(TP)、白蛋白(ALB)、尿素氮(BUN)、胆固醇(CHO)、钙、镁等生化指标无明显影响。对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影响显著。其他生化指标无统计学差异。


引起溶血的原因有哪些:

      1)由于抽血困难,采血时定位进针不准、针尖在血管中探来探去造成血肿等而发生溶血。

      2)注射器和针头连接不紧,采血时空气进入,或患者(动物)紧张导致血流不畅,抽血时间过长,都会导致血标本中混有泡沫,这种混有泡沫的血标本,放置一定时间后迅速干燥,造成血细胞破坏而发生溶血。

     3)血标本在运输过程中(或离心前)过度振荡或储存不当。

     4)不合格的塑料制品会因聚合不*而具有毒性,这种毒性可造成溶血。

     5)试管质量粗糙。

     6)抽血消毒时,酒精未干就进行抽血。

     7)操作过程中,可能引入的动物的毛发,而导致溶血。

     8)尽量不要收集注射器推到最后的血,也不要使劲挤压注射器。